您的位置: 首页 > 东海资讯 > 财经要闻 > 正文

聚焦“双循环”格局下的经济复苏与产业可持续发展

来源:社科院网站 时间:2020-09-22

   “清华―财新公共治理论坛之三”在清华大学举行。论坛聚焦: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,如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、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。论坛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(CIDEG)、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联合财新传媒共同举办。


  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,上半场主要集中讨论“双循环”新格局与经济复苏,下半场围绕“双循环”新格局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展开讨论。


  本次论坛邀请了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、经济委员会委员,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、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,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刘遵义,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,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培林,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、苏世民书院院长、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薛澜,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,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及华夏幸福高级副总裁顾强参与主题发言。论坛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、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玲主持。


  薛澜首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,他表示,在“双循环”的发展格局下,如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互动,以及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,值得探讨。


  李稻葵认为,为了做好国内大市场,必须挖掘潜在市场需求,使资金流动形成以内循环为主的格局,并进行科技创新。


  刘遵义通过视频连线作了题为《试论“双循环”》的主题演讲。刘遵义将双循环理解为国内和国际的循环,并认为循环意味“需求和供给互相碰到”。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,我们需要寻找可替代的供应来源,以避免供应链中断,同时促进资源多元化和循环使用,加强自主创新,扶持幼稚产业,通过调整工资机制提高家庭消费,并且加大公共消费。


  刘守英的演讲题目为《疫情冲击对中国产品复杂度的影响》。刘守英认为,一个国家的产品复杂度越高,在经济竞争中的力量就越强。从世界经济循环的视角看,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一个环,国外循环能够提高我国比较优势产品在全球产品空间的地位;此外,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,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复杂度和产品可连接性,需要客观评估国际政治对产业链的影响。


  张明分享的主题为《如何系统地构建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》。张明认为,构建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,首先需要以内循环为主体进行改革,对内促进消费扩大与消费升级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,推动要素自由流动与区域一体化。此外,还需要从贸易、金融、开放、机制四个角度实现内外循环相互促进,提供更高质量的消费,对内加强对技术自主创新的激励,推动新的区域一体化;对外保证中国在国际产业链的核心地位,并且从贸易和金融领域着手,促进内外循环联动。


  刘培林以《寻找畅通内外循环的新出路》演讲总结上半场议题。


  薛澜以《新经济治理与“双循环”新格局发展》主题演讲开启了下半场讨论。薛澜认为,“双循环”的两大背景,一是国际环境的挑战,二是疫情带来的新经济发展机遇。新经济的大市场需求及广泛场景需求可能为“双循环”带来更多动力,但新经济也面临着新兴应用发展风险、全球市场的规则壁垒限制、与传统经济的碰撞磨合,以及对经典理论的突破等问题。薛澜认为,新经济不能缺席新治理。


 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、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局长董煜演讲的题目为《如何把握“双循环”枢纽,再造产业基础能力》。董煜认为,我们追求的应是高质量的循环。实现这一目标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瞄准实现需求牵引供给、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。董煜认为,提升供给体系,需要依赖处在核心位置的制造业。疫情形势下,我国制造业面临许多困境,困境的破解可以以“产业基础再造工程”为切入点,重新定义什么是“产业基础能力”、更好提炼“制造强国建设目标”、围绕人作文章;此外,还可采取打造实验室体系、在龙头城市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、高度重视标准、坚持在开放中守安全等措施,以推动产业政策转型。


  安筱鹏以《释放数字红利是打造“双循环”的着力点》为题,从产业界的角度进行了研讨。安筱鹏认为,数据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。数据、AI等新技术带来了生产力体系的变革。在这一变革中,中国具有互联网消费大国和制造业的叠加优势。“双循环”的战略决策需要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。目前,面对超大规模市场消费者主权崛起和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,企业需要建立高频时代竞争体系以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,从而形成竞争优势。安筱鹏认为,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矛盾是企业全局优化的需求和碎片化供给的矛盾。解决这一问题,需要建立工业互联网,促进企业与供应商,以及两者内部的更好连接,构建全产业链全要素资源优化体系。


  顾强以《新发展格局下产业空间治理》的主题演讲发表了资本市场视角的观点。顾强认为,目前中国很多产业存在短板,产业短板的背后是高等教育的不足,问题的解决需要依赖发展高等教育。国内产业的地方化、集群化和植根性,决定了产业的竞争力。全球范围内创新出现再都市化趋势,空间上的耦合可能是创新巅峰跟一定半径内的制造基地的耦合。

上一篇:注册制下IPO询价、定价异动引监管关注 沪深交易所表态规范发行承销 下一篇:继续保持金融支持实体 经济政策的合理力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