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 东海资讯 > 财经要闻 > 正文

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应对经济压力

来源:第一财经日报 时间:2018-07-31

今年以来,中国经济虽然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,上半年GDP增速达到6.8%,但在内需增长放缓影响下,社会大众普遍觉得未来经济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,中小企业则多认为未来盈利增长空间有限。

  一直以来,当经济面临困境时,财政金融政策都会派上用场,这次也不例外。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,就主要部署了如何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,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。众所周知,近几年货币政策的边际效用一直递减,应对实体经济结构问题未必全面有效,且过度倚重导致的结果可能是新一轮的资产泡沫。因此,面对中国经济目前遇到的诸多困难,应该以财政政策为主,多从财政政策方面思考。

  从财政部此前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来看,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331亿元,同比增长10.6%,其中税收收入91629亿元,同比增长14.4%,均远远超过GDP增速。业内人士多认为,税收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是税收征管加强的原因,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,财政政策回旋空间不小。

  降低企业负担无疑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中之重。为了增强企业经营活力,减税降费可以说是第一要务,决策层对减税降费的重视从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可见一斑,过去5年至少有33次议题涉及,累计取消、免征、停征和减征1368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,仅全面推行“营改增”一项,2017年即减税9186亿元。从今年上半年税收收入数据来看,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、消费税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,未来仍有下降空间。

  而且,未来减税降费应大力向小微企业倾斜,此前一轮轮减税降费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受益,小微企业受到征管技术加强影响的对冲,感受不甚明显。小微企业是就业、经济活力乃至创新的重要市场主体,需要通过减负释放活力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企业负担偏重还缘于社保费率较高。目前企业在给员工发放工资时,还需承担40%左右的养老、医疗保险等方面支出,在经济出现下行压力时,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多年来一直有业内人士呼吁将企业缴纳20%以上的养老支出降低到10%左右,不过未能得到积极回应。

  当然,持续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近年也成为了施政方向。今年5月起,人社部、财政部要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超过19%的省份将比例降至19%。

 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。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同比下降4500.62亿元,降幅约24%,且主要是置换债券或再融资债券,如今年1~5月新增债券占比仅1.95%。此时,通过调整财政政策,适当增加地方债发行,尤其是新增债券发行,对于提升投资对经济的拉动颇为重要。

  此外,无论是政府本身的隐性债务,还是高杠杆的国有企业,财政体制缺陷都是重要原因。因为中央地方财政关系一直没有理顺,地方政府融资出现“正门未开、后门难堵”,甚至催生中央财政兜底幻觉,导致“刚性兑付”和道德风险。因此,在不少地方政府收支缺口过大,特别是没有稳定税收来源的背景下,改革财政体制,理顺央地财税关系十分迫切。同时,为地方政府增加一个稳定的税收收入来源,并取代土地财政带来的负面影响,房地产税可以适时开征。

  总之,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,应该以财政政策为主,货币政策为辅。不论是通过减税、降低社保费率降低企业负担,还是适当放行地方债发放刺激投资、改革财政体制,都旨在恢复企业和民众对经济的信心。

来源:第一财经日报

 

上一篇:以一流服务迎接进口博览会 下一篇:中央定调下半年中国经济